开云体育入口网址:
“对三元锂彻底失去信心了。”“只有811才恐怖。”“电池设计太过激进。”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社会化媒体上关于新能源车动力电池的讨论达到了空前的热度。
![]()
这些讨论的直接导火索是理想MEGA失火事故。10月23日晚,上海一辆理想MEGA在正常驾驶时,车辆底部忽然出现火花及火苗,并且蔓延迅速,火焰在10秒内火完全吞没整个车身。万幸的是,车上两名驾乘人员及时逃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据澎湃新闻报道,10月24日,理想汽车方面针对最新发生的MEGA起火事故回应称:“事故发生时,车门顺利打开,驾驶员和乘客全部安全离车。我们安排了专人前往现场处理,目前消防部门也已介入,我们会积极努力配合消防部门的调查,并依据调查的最终结果开展后续工作。”
![]()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十分成熟,国产动力电池的性能也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而动力电池出厂前也要经历过充/过放试验、短路试验、针刺试验、挤压试验、热失控/热蔓延试验、热冲击与热循环试验、火烧试验等。
很多车企和动力电池厂商为了证明电池安全性,还会晒出用枪射击电池而电池包不冒烟不起火的画面。似乎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已得到了很好地保障,消费者无需为此担心。
不过,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汽车的电池起火事故偶有发生。虽然客观上来说,并不能因为某一次事故就把责任归咎于某一个厂商,但这次理想MEGA起火事件因为恰好被后车的行车记录仪记录下了全过程,其触目惊心的程度,让很多人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
通过这场离奇的事故,「甲子光年」发现,这背后有着动力电池产业共性问题,也有着一个被忽视的安全细节。
虽然有车拍到了理想MEGA起火的全过程,但这场事故依然可以用“离奇”来形容。
网传的行车记录仪视频显示:理想MEGA在绿灯正常起步后,经过路口时,车身有显而易见的上下起伏,随后车辆底部迸发电火花,很快车辆出现明火并迅速蔓延至整个车身。
事故发生后,网络上针对此事故发生的原因产生了很多猜想。有传言称该车辆在发生意外事故前,动力电池已经磕碰受损,以及该车辆车主私自改动了汽车蓄电池引发了电力系统短路。
但在事故发生一天后,10月24日,涉事车主就委托律师发布了情况说明,对“电池磕碰、发生故障未送修”等疑似失火原因进行了否认。
![]()
如果涉事车主在情况说明中表述的信息是真实的,那么从现有信息来看,这是一次近乎标准的“自燃”,甚至直接让理想汽车失去了危机公关的可能。
根据现行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要求国家标准,动力电池在热失控后,需要在发生危险前5分钟后发出预警信号,以保证驾乘人员能够顺利逃离车辆。
将于2026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国标,仍保留了热失控后提前5分钟进行预警的规定,并增加了“电池不能起火和爆炸”的强制规定。
2025年5月,理想汽车官方宣布,旗下2022年及以后上市的车型,均提前满足了新国标,理想MEGA赫然在列。但显然此次事件中的理想MEGA并未达到这样的标准。
![]()
理想MEGA并不是一款便宜的车。2024年3月1日,作为理想汽车首款纯电车型的理想MEGA正式对外发布,售价52.98万元至55.98万元。理想对该款车型寄予厚望,但由于对市场的判断不够准确,理想MEGA一经发布就遭遇了销量滑铁卢。
据乘联会数据,2025年9月理想MEGA月销量为3277辆,在理想销量中占比9.65%,在MPV销量中排名第13位。
理想MEGA的产品定位几乎全部瞄准的“家庭”概念,理想汽车CEO李想曾直言:“我们把一家人的客厅、影院、音乐厅、书房、卧室,搬到了MEGA上。”
经过此次起火事件后,理想MEGA的用户群体规模可能将受到压缩。原本就不太好卖的理想MEGA,可能会更不好卖了,而且还会影响理想的其他纯电车型,甚至另外的品牌使用三元锂电池的车型。
这并不是动力电池行业希望看到的,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安全又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此次理想MEGA为何会起火?在官方结论出来之前,我们大家可以从技术角度试着进行分析。
理想MEGA全系车型搭载了一块约102度的“麒麟电池”,该型号动力电池由理想汽车和宁德时代共同研发,材料体系为三元锂,其中理想汽车团队参与了电芯材料、电池系统研究、工艺设计和电池包设计。
根据公开报道,采用三元锂材料体系的麒麟电池的系统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高达255Wh/kg,同时根据中银证券的相关研报测算,即使麒麟电池引入了多功能弹性夹层、底部空间布局功能模块等新技术,使得体积利用率提升到了72%,但想要实现如此高的系统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其电芯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预计将超过330Wh/kg。
这意味着它已逼近液态电池体系的物理极限(约350 Wh/kg),代表当前高镍正极、硅碳负极与轻量化设计的最前沿水平。这一指标让电动车续航轻松突破800公里,标志着液态电池在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上几乎触顶,已经与一些半固态电池的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相当。
“三元”指正极中包含三种过渡金属元素:Ni(镍)、Co(钴)、Mn(锰)。常见三元体系包括:NCM111(镍:钴:锰=1:1:1)、NCM523(镍:钴:锰=5:2:3)、NCM622(镍:钴:锰=6:2:2)、NCM811(镍:钴:锰=8:1:1)。
其中NCM811因为此次MEGA起火事件而被更多人关注到,NCM811也被称为是高镍三元锂电池,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高、成本更低,但热稳定性与安全性要求更严,是当今液态动力电池的主流高端路线曾经并不被市场信任。
理想MEGA使用的麒麟电池为811高镍体系,因此不能简单认为高镍体系的三元锂电池一定不安全,更不能将其认定为造成此次理想MEGA失火事故的直接原因。但市场认知并非绝对理性,此次理想MEGA的失火很可能让本就备受争议的811高镍三元锂电池的市场表现进一步下滑,所有布局该体系电池的供应商将全部受到影响。
被忽视的被动安全保护措施有几率存在更大的问题,那就是——气凝胶。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有一个独到的设计,其通过设置多功能夹层,在电芯中间实现了气凝胶和水冷板的包裹,其作用是当单个电芯发生热失控时,热量能被有效阻隔,而不会扩撒到其他电芯。
![]()
「甲子光年」查阅《受限空间环境压力对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影响》《绝热条件下280 Ah大型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特性分析》等论文发现,100%SOC三元锂电池的热失控温度可达650.8℃,已达到气凝胶隔热温度上限,但相同条件下的磷酸铁锂电池的热失控温度仅为340.72℃。
因此,即使目前市场上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等多家头部供应商生产的动力电池产品,均搭载了气凝胶组件,并宣称可以有很大效果预防热扩散,但在实际工况下,这些气凝胶组件可能会因为不同的电池材料体系而无法有效阻止热失控的蔓延。
